孔令帅副研究员课题组在《Smal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4日 10:57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孔令帅副研究员课题组在活性氧物种调控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Probing the Active Nitrogen Species in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zymes for Enhanced Oxidase-Like Activity”为题发表在国际知期刊《Small》(IF=13)上。孔令帅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
课题组通过精准调控氮掺杂策略,成功揭示碳基纳米酶中关键活性氮组分及其增强氧化酶活性的机制。研究采用双氰胺辅助热解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酶(N/C),系统探究吡啶氮、吡咯氮及石墨氮构型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与理论计算证实,吡啶氮可优化邻近碳原子电荷密度,促进氧气吸附与活化,从而显著提升氧化酶样活性。优化后的N/C材料性能超越多数同类材料,并展现优异抗菌效果,可便捷整合至医用敷料、口罩等产品中,赋予其长效自抗菌功能。该研究为理性设计高性能抗菌纳米酶提供了新方向。
孔令帅课题组主要从事土壤矿物界面化学转化新污染物、“人工智能+化学”溯源技术等方向的研究,通过解析新污染物在土壤矿物界面的吸附、水解、氧化等环境行为,揭示新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行为,为开发环境生态体系中新污染物的精准溯源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