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科研成果

林佳宁副研究员课题组在近海新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11:12点击次数:

近日,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林佳宁副研究员课题组在近海新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结果在国际海洋环境科学知名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JCR一区)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上发表。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多溴联苯醚等溴代阻燃剂的逐步禁用,有机磷酸酯作为它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增塑剂、消泡剂、润滑剂和液压油等各种工业和商业产品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磷酸酯消费国,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6%由于有机磷酸酯通常被物理添加到各种产品,所以极易通过挥发、磨损和淋洗等方式释放到环境中。同时,有机磷酸酯具有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致癌性和内分泌性等特点。因此,OPEs在环境中的污染、分布和生态风险已成为近年来的焦点。

针对近年来有机磷酸酯(OPEs)在城市化沿海地区广泛生产和持续使用,课题组对中国黄海的OPEs年际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近5年来,黄海中有机磷酸酯的浓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从近岸地区向离岸地区扩散的现象;有机磷酸酯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有机磷酸酯的生产和使用逐年增加,该地区的生态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课题组还研究了胶州湾流入的河流与湾内有机磷酸酯的发生与分布。通过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了胶州湾中有机磷酸酯的主要污染来源。并评估了胶州湾有机磷酸酯的生态风险,发现有机磷酸酯对海湾的水生生物构成低风险,对流入的河流中的水生生物构成低到中等风险。

林佳宁课题组主要从事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修复工作,研究方向包括:(1)典型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潜在风险研究;(2)不同类型生态损害的生态效应理论与方法研究;(3)滨海湿地、近海典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技术研究。

论文链接: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论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22001229?via%3Dihub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论文: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6-022-20367-y




(作者、编辑:林佳宁;责任编辑、审核: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