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研拾光

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开展泰山石刻案模拟法庭教学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 17:12点击次数:

为深化环境资源审判理论与实务融合,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专业化水平,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于近日组织开展了“泰山石刻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拟法庭活动。该活动以2021年张某某、李某某故意损毁泰山文物案为原型,通过角色扮演、证据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还原案件审理全流程,探索“法律+科技”协同治理新模式。

还原案件焦点:科技鉴定支撑生态索赔

模拟法庭以泰山石刻案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定为核心争议点。案件中,两被告涂写35处文物,造成历史价值、生态服务功能双重损害,经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技术团队测算,最终确定赔偿金额70588.07元。活动中,鉴定报告现场演示了生态服务价值量化模型,通过历史影像比对、颜料成分检测等手段,直观展示损害程度评估过程,凸显科技在司法鉴定中的关键作用。

创新教学形式:跨学科融合破解司法难题

模拟法庭突破传统法学教育框架,引入环境法医学交叉学科视角。研究院师生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针对文物本体破坏、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等复杂问题,设计举证质证环节。

实践育人:培养环境司法复合型人才

活动特邀泰山区法院法官现场点评,对比真实案件审理细节,剖析证据链构建、法律适用等要点。研究院学生通过扮演法官、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深入理解环境资源案件“民事赔偿+生态修复”一体化审理机制,由法学博士与环境法医学学生共同研讨“如何将科技证据转化为法庭裁判依据”,为环境司法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泰山石刻案模拟法庭是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推动“教研一体”建设的缩影。未来,研究院将持续以典型案例为抓手,深化“环境法医学”学科创新,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作者:田英杰;编辑:王金铭;审核、责任编辑:段海燕】